——到大理州卫计系统“医者仁心”教育基地开展党日活动有感
李桂科,一个同行,一个老共产党员,一个我们在电视、报刊学习了三年的模范,他是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云南好人、云南省道德模范、云岭楷模、大理州“十佳医生”、大理州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全国最美医生”。一个个荣誉后面,真实的他,到底是怎么样的人,我们很想了解他。
如今,这个愿望终于成为现实。近日,我院党支部党员一行16人到位于洱源县炼铁乡“山石屏村”的大理州卫计系统“医者仁心”教育基地开展党日活动,学习李桂科先进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。“山石屏”在白族语言中的意思是“山那边”,一听就是一个隐蔽的,与世隔绝的地方。确实,越过重重山峦,一路辛劳到了澜沧江支流黑惠江,清澈的江水,隔江相望就是山石屏村,一座很大的崭新的白族庭院式建筑。周围核桃板栗等果树郁郁葱葱,菜地生机盎然、养殖场热闹非凡。汽车过了桥,迎接我们的是李桂科和他的同事。李桂科,身材高大,慈眉善目,话语悠长,没有丝毫都市的浮躁。表明来意后,李桂科一边带我们参观疗养院新旧址,一边把“山石屏村”的历史给我们娓娓道来。
山石屏村是麻风病患者医养一体疗养院,收治云南省很多地区州县的麻风病患者。从80年代开始,刚刚卫校毕业的李桂科被分配到洱源县疾控中心,专门治疗照顾麻风病患者,而且一干就是三十多年。经过不懈努力,在90年代成功扑灭了麻风病。而今,疗养院共有康复者45人,而且大多是些肢体残疾老人,另有家属30多人,都已经过着群居而又自给自足的生活,并形成一个小型“村落”。
看着山石屏村陈列馆里数十年来麻风病患者用过的自制的、简陋的的生产生活用具,我们心中隐隐作痛,在那个谈麻色变的年代,可见患者及家属生活的艰辛,但我们又不得不佩服他们与病魔和所有不利条件抗争的精神,释放着顽强的生命力,痛并活着。解放后,随着党和政府对这个群体的重视,医疗预防机构承担了这个艰巨而伟大的使命-----消除麻风病。于是,李桂科从23岁起就被下派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医疗点蹲守。30多年来,他对党忠诚、恪尽职守,在物资匮乏的年代,他带领麻风病患者建房、造船、开垦荒地,战天斗地,自给自足,还自办了小学,共培养了5名大学生,一名研究生。和他一起的同事来了一拨,去了一拨,然而他不忍放弃,拒绝了数次调离的机会,以超人的毅力坚持下来,尝试尚未成熟的治疗方法,积极给患者施治。服药、消毒、换药、预防皮肤溃疡,关心每一位患者的饮食起居,每天和麻风病患者同吃同住同劳动,勤勉敬业,默默奉献,甘于清贫、淡泊名利,助人为乐、孝老爱亲。这里的老人过世以后都按照农村风俗安葬,并且山石屏村全体成员集体为他守灵发丧,让他们死的也尊严,即使没有儿女,也和有儿女的人一样。如今,山石屏村疗养院原本低矮简陋的土木结构住房已经摇身一变,成为各种现代化设施齐全的美丽新村;曾经痛苦呻吟的患者,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,住进宽敞明亮的单元房。
看着疗养院的康复者不断的给李桂科竖大拇指,听着给他的赞赏,我们的内心无比感动。30多年来,李桂科始终以共产党员的坚定党性和崇高追求要求自己,不忘初心,埋头苦干。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的同时能够耐得住寂寞,经得起考验,一如既往的踏实工作,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。想一想,医乃仁术,是一条正路,大爱无疆,是一种伟岸的气魄。和李桂科工作环境比较一下,我们能在宽敞整洁的诊室里看病,能在明亮的在无影灯下手术,我们有理由做得更好。
在疗养院简单吃过饭,我们踏上了归途。送行的“村民”和山石屏村渐渐远去,我思绪万千,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告知社会麻风病是可治可好的,有义务呼吁社会消除对他们的偏见,有义务打破隔离,鼓励康复者回归社会,融入正常人的生活。(南涧县中医医院党支部 唐勇)